top of page

甘肃省

甘肃以古甘州(今张掖)、肃州(今酒泉)两地首字而得名。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,元代设甘肃省,简称甘;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(六盘山)以西,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,故又简称为陇。甘肃位于我国版图内陆西北部,地处黄河上游,总面积42.58万平方公里,居全国第七位。介于北纬32°31′-42°57′、东经92°13′-108°46′之间。东接陕西,南邻四川,西连青海、新疆,北靠内蒙、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。



      

地理和自然状况



地理地貌


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,介于北纬32°11′—42°57′,东经92°13′—108°46′,地貌复杂多样,山地、高原、平川、河谷、沙漠、戈壁,类型齐全,交错分布,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。地形呈狭长状,东西长1655公里,南北宽530公里,复杂的地貌形态,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:陇南山地、陇中黄土高原、甘南高原、河西走廊、祁连山地、河西走廊以北地带。



气候情况


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,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、温带季风气候、温带大陆性(干旱)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。年平均气温0-15℃,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,年平均降水量在40-750毫米之间,干旱、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%。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、暴雨洪涝、冰雹、大风、沙尘暴和霜冻等。



土地资源


全省土地总面积42.59万平方公里(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飞地53.22平方公里)。全省主要地类面积及地类构成情况:耕地537.52万公顷(8062.8万亩)占12.62%;园地25.69万公顷(386.35万亩)占0.60%;林地609.92万公顷(9148.79万亩) 占14.32%;草地1419.37万公顷(21290.54万亩) 占33.33%;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7.52万公顷(1162.8万亩)占1.82%;交通运输用地26.05万公顷(390.75万亩)占0.61%;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4.76万公顷(1121.40万亩)占1.76%;其他土地1488.06万公顷(22320.89万亩)占34.94%。全省土地利用率为45.66%;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314. 37万公顷(34715.53万亩),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4.34%(包括其他草地、河流水面、湖泊水面、内陆滩涂、冰川及永久积雪、盐碱地、沼泽地、沙地、裸地)。



植物资源


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,据第七次甘肃省森林资源清查,全省林地面积1042.65万公顷,全省森林面积507.45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11.28%;全省活立木总蓄积24054.88万立方米,森林蓄积21453.97万立方米。森林主要树种有冷杉、云杉、栎类、杨类以及华山松、桦类等。在全省活立木蓄积资源中,冷杉占52.9%,云杉占11.7%,栎类占26.9%,杨类、华山松、桦类只占8. 5%。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、洮河、小陇山、祁连山、子午岭、康南、关山、大夏河、西秦岭、马山等处。


野生植物种类繁多,分布广泛。主要资源有7大类:油料植物有100多种,如文冠果(木瓜)、苍耳、沙蒿、水柏、野核桃、油桐等;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近百种,如罗布麻、浪麻、龙须草、马莲、芨芨草等;淀粉及酿造类植物有20多种,如橡子、沙枣、蕨根、魔芋、沙米、土茯苓等;野生化工原料及栓皮类有20多种,如栓皮栎、五倍子、槐等;野生果类100多种,如中华猕猴桃、樱桃、山葡萄、枇杷、板栗、沙棘等;野生药材951种,有大黄、当归、甘草、红黄芪、锁阳、肉苁蓉、天麻等;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,其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、蕨菜、木耳、蕨麻、黄花菜、地软、羊肚、蘑菇、鹿角菜等。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,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,居全国第二位。主要经营的药材有450种,如当归、大黄、党参、甘草、红芪、黄芪、冬虫草等,特别是“岷当”、“纹党”产量大、质量好,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。



动物资源


主要畜种禽种:甘肃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、驴、骡、牛、羊、骆驼等。甘肃养马历史悠久,远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,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处。民间养马亦较繁盛。自汉至今,一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。建国后,还先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、整顿河、卡拉巴依马等品种,养马、驴、牛等得到了发展。禽种,除对静宁鸡、太平鸡、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,现主要有来航鸡、澳洲黑、芦花洛克、洛岛红、科尼什、新汉、狼山鸡等优良品种。水禽有北京鸭、麻鸭、中国白鹅、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。


野生动物资源: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。其中:两栖动物24种,爬行动物57种,鸟类441种,哺乳动物137种。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陇南市的文县、武都、康县、成县、两当等地。文县让水河、丹堡一带,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,出产大熊猫、金丝猴、麝、猞猁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,并对梅花鹿、马鹿、麝进行人工饲养。野生动物中,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,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,二类保护的24种,三类保护的4011种。



矿产资源


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,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。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,矿产资源较为丰富。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9种(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80种),其中,已查明资源储量的77种(计算到亚种则为114种)。列入《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》98种、矿产地1370处(含共伴生矿产),其中大型规模矿床117个、中型213个、小型1040个。在已查明的矿产中,甘肃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位的有镍、钴、铂族金属等10种,位居前5有38种,居前10位的有71种。




人口


人口概况



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625.71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15.76万人。其中,城镇人口1218.07万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6.39%,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.70个百分点。全年出生人口32.93万人,出生率为12.54‰,比上年上升0.36个千分点;死亡人口17.12万人,死亡率为6.52‰,上升0.34个千分点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.02‰,上升0.02个千分点。




经济



地区生产总值


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677.0亿元,比上年增长3.6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063.6亿元,增长5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2562.7亿元,下降1.0%;第三产业增加值4050.8亿元,增长6.5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.85∶33.38∶52.77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生产总值29326元,比上年增长3.0%。



农业


2017全年粮食总产量1128.31万吨,比上年减产1.1%。其中,夏粮产量304.92万吨,减产0.7%;秋粮产量823.39万吨,减产1.2%。 


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8.25万公顷,比上年减少3.15万公顷;棉花种植面积1.68万公顷,增加0.35万公顷;油料种植面积32.08万公顷,减少1.12万公顷;蔬菜种植面积56.98万公顷,增加2.28万公顷,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.93万公顷,增加0.38万公顷;中药材种植面积30.10万公顷,增加1.06万公顷。果园面积46.07万公顷,减少1.22万公顷。 


主要经济作物中,蔬菜产量2106.47万吨,比上年增产7.9%,其中设施蔬菜产量579.71万吨,增产3.4%;园林水果产量557.02万吨,增产10.0%;中药材产量123.26万吨,增产6.8%。 


全年肉类总产量105.29万吨,比上年增长3.3%。其中,猪肉产量51.77万吨,增长1.8%;牛肉产量22.41万吨,增长4.5%;羊肉产量24.51万吨,增长8.1%;禽肉产量4.26万吨,下降8.0%。牛奶产量64.48万吨,增长0.6%。年末大牲畜存栏654.11万头(只),比上年末下降3.1%;大牲畜出栏237.93万头(只),增长5.6%。羊存栏1989.00万只,下降2.0%;羊出栏1551.44万只,增长8.0%。生猪存栏611.87万头,下降5.0%;生猪出栏733.29万头,增长1.9%。 


全年水产品产量1.54万吨,比上年增长0.7%。



工业和建筑业


2017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69.7亿元,比上年下降1.5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3.7亿元,下降1.7%。在规模以上工业中,分经济类型看,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51.8亿元,下降3.9%;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.8亿元,下降12.5%;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64.6亿元,下降3.1%;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.0亿元,增长80.3%。分隶属关系看,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3.7亿元,增长0.4%;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0.0亿元,增长0.6%;省以下地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0.0亿元,下降11.6%。分轻重工业看,轻工业增加值260.0亿元,下降5.2%;重工业增加值1343.7亿元,下降1.2%。 

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,石化、有色、食品、电力、冶金、煤炭和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30.9亿元,比上年下降1.4%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9.2%。 

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,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.3亿元,增长11.3%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.4%。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.5亿元,增长8.7%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.7%。 

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6.9亿元,比上年净增130.0亿元,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7.9亿元,比上年净增86.0亿元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11.6亿元,比上年下降22.4%,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78.7亿元,下降27.8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.2元,比上年降低1.4元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.5%,比上年末下降0.8个百分点。 


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432.6亿元,比上年末下降15.1%。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成品库存274.8亿元,下降17.7%。煤炭工业产成品库存12.2亿元,下降34.4%;有色工业产成品库存161.0亿元,下降31.3%。 

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1.4亿元,比上年增长0.1%。



固定资产投资


201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696.3亿元,比上年下降40.3%。按三次产业分,第一产业投资382.0亿元,下降43.7%;第二产业投资1188.3亿元,下降63.1%,其中工业投资999.4亿元,下降54.9%;第三产业投资4126.1亿元,下降26.8%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463.6亿元,下降42.6%。高技术产业投资72.0亿元,下降52.0%。 


全年项目投资4751.8亿元,下降45.3%。其中,制造业投资540.8亿元,下降58.9%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71.3亿元,下降48.6%;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投资956.6亿元,下降13.0%;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777.3亿元,下降27.6%。


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44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1%,其中住宅投资601.3亿元,增长6.7%。房屋施工面积9153.5万平方米,增长2.5%,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087.9万平方米,下降1.7%。在房屋施工面积中,房屋新开工面积2374.6万平方米,增长1.8%,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443.0万平方米,下降9.1%。全年房屋竣工面积847.9万平方米,下降14.5%,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9.4万平方米,下降15.2%;商品房销售面积1559.5万平方米,下降7.1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86.0万平方米,下降6.3%。



国内贸易


201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6.6亿元,比上年增长7.6%。按经营地统计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29.9亿元,增长7.7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6.7亿元,增长7.4%。按消费类型统计,商品零售额2877.9亿元,增长7.3%;餐饮收入额548.7亿元,增长9.0%。 


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1.2亿元,比上年增长26.6%。 


全年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5585.1亿元,比上年增长7.1%;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3479.7亿元,增长11.0%;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16.3亿元,增长9.1%;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17.6亿元,增长14.1%。



对外经济


2017全年进出口总额341.7亿元,比上年下降23.9%。其中,出口123.7亿元,下降53.4%;进口218.0亿元,增长18.6%。


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1个,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0.44亿美元,比上年下降62.4%。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.35亿美元,下降12.7%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1.95亿美元。




交通、邮电和旅游



交通


2017年末全省新建铁路投产里程554.6公里,增、新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554.2公里,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574.4公里。公路里程14.2万公里,其中等级公路12.5万公里。新建二级以上公路246.1公里。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439.8亿吨公里,比上年增长12.4%;旅客周转量643.1亿人公里,增长1.3%。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完成旅客吞吐量1440.6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16.7%;货邮吞吐量6.3万吨,增长2.3%。



邮电


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,2017年邮政业务总量26.7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5%;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,电信业务总量455.9亿元,比上年增长97.3%。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64.0万件;包裹业务61.1万件;快递业务量7201.7万件,比上年增长18.7%,快递业务收入14.8亿元,增长18.4%。电信业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6.3万门,下降34.5%;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5227.0万户,增长67.1%。年末电话用户2853.2万户,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526.4万户,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744.5万户。移动电话普及率96.8部/百人,比上年增加12部/百人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569.4万户,增长24.7%,其中移动宽带用户1993.0万户,增长19.6%;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099.9万个,增长16.4%。移动宽带普及率76.4部/百人,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22.1部/百人。



旅游


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3897.3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25%;国内旅游收入1578.7亿元,增长29%。接待境外旅游人数7.88万人次,增长10.3%。其中,接待外国游客4.22万人次,增长6.4%;接待港澳台同胞3.66万人次,增长14.9%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86万美元,增长17.9%。




金融保险



金融


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777.2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1.5%,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660.8亿元,增长1.4%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707.2亿元,增长11.2%,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404.6亿元,增长11.2%。



保险


2017年保费收入366.4亿元,比上年增长19.1%;赔付额119.2亿元,增长9.0%。




人民生活



人民生活


2017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1.0元,比上年增长9.1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63.4元,增长8.1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6.1元,增长8.3%。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20.1元,比上年增长7.1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59.4元,增长5.7%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029.7元,增长7.2%。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.6%,比上年下降0.6个百分点,其中城镇为29.2%,农村为30.4%。贫困发生率9.7%,比上年下降2.9个百分点。



社会保障


2017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29.8万人,其中职工288.2万人,离退休人员141.6万人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62.4万人,比上年增长0.69%。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12.2万人。其中,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0.2万人,增长1.85%;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92万人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5.4万人,增长0.67%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8.6万人,增长5.43%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75.3万人,增长7.72%。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27.19亿元,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645.71亿元。年末共有65.0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,299.38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,11.11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。全年资助524.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,医疗救助102.32万人次。




科教文卫



教育


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.28万人,在学研究生3.45万人,毕业生0.92万人。普通本专科招生13.85万人,在校生46.62万人,毕业生12.48万人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.32万人,在校生19.39万人,毕业生6.78万人。普通高中招生18.26万人,在校生57.72万人,毕业生20.81万人。初中招生28.56万人,在校生85.61万人,毕业生29.81万人。普通小学招生33.63万人,在校生185.57万人,毕业生29.47万人。特殊教育招生0.25万人,在校生1.35万人。幼儿园在园幼儿92.97万人。学龄儿童入学率99.9%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%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%。



科学技术


全省共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。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2家。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70项,其中,基础理论成果371项,应用技术成果653项,软科学成果46项。获得奖励151项。受理专利申请24448件,比上年增长20.58%;授予专利权9672件,增长21.28%,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1340件,增长2.40%。截至年底,有效专利6045件,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.32件。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850项,增长11.39%;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2.95亿元,增长8.05%。



文化体育


全年有线电视用户192.06万户,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53.68万户。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.38%,比上年末提高0.26个百分点;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.68%,提高0.13个百分点。 


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170枚,比上年减少5枚。



卫生事业


2017年末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878个,其中医院、卫生院1902个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99个,专科疾病防治院(所、站)7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602个,诊所、卫生所、医务室7508个。卫生技术人员14.7万人,其中,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.6万人,注册护士5.9万人。医院卫生技术人员8.5万人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卫生技术人员0.7万人,诊所、卫生所、医务室卫生技术人员1.2万人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防疫站)103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防疫站)卫生技术人员3400人。卫生监督所(中心)93个,卫生监督所(中心)卫生技术人员1399人。乡镇卫生院1378个,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.6万人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4.7万张,其中医院、卫生院拥有床位13.7万张。全年总诊疗人次13563.97万人次,出院人数432.60万人。







bottom of page